三颗草
1
别名
钢针刺、刺黄莲、小柏、刺黄柏。又俗称酸狗奶子。
2
生长环境
①细叶小檗,生于向阳的砂质丘陵、山坡、路旁或溪边。
②刺黑珠生于海拔-m的向阳山坡、荒地、路旁及山地灌丛中。
③蓝果小檗,生长在山地灌丛中。
④猫刺小檗,生海拔-m的山坡、路旁及林缘。
⑤匙叶小檗生,于海拔-mm的河滩、戈壁滩或山坡灌丛中。
3
分布区域
①细叶小檗分布东北、华北及狭西、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②刺黑珠分布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③蓝果小檗公布河北、四川、云南。
④猫刺小檗,分布于狭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⑤匙叶小檗分布秦岭西端甘肃南部至西部、青海东部及新疆等地区。
性味:味苦,大寒,微苦,无毒。
归经:归肝,胃,大肠经。
功效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主治:治急性肠炎,痢疾,黄疸,热痹,瘰疬,肺炎,结膜炎,痈肿疮疖,血崩。
适宜人群
①治血痢:三颗针五钱,红糖五钱。煎水服。②治黄疸:三颗针茎五钱。煎水服。③治火眼: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。
④治刀伤:三颗针根研末,敷伤口。⑤治跌打损伤:三颗针根一两。泡酒内服外擦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内服:煎汤,O.5~1两(鲜者2~4两);或研末、泡酒。外用:
药物处方
柴胡消痈汤
所属分类:解表剂
药用公用:清热解毒,通里泻火。
功效主治:胆道感染,痈疡型(脓毒型)。
组成:柴胡10~20g,夏枯草10g,紫地丁10g,三颗针10g,黄芩5~10g,白芍5~10g,芒消5~10g,野菊花5g,郁金3~5g,大黄3~5g,法半夏3~5g,甘草3~5g。
方剂出处:《古今名方》。
用法用量:
热重,重用柴胡、黄芩,选加紫地丁、野菊花、黄连;大热、大渴、脉洪大者,加石膏、知母、天花粉、鲜芦根;湿重,重用茵陈、郁金、金钱草、栀子、大黄;痛重,加玄胡、川楝子;呕吐,加半夏、竹茹、生姜;驱蛔,加苦楝根皮、槟榔、使君子;瘀血,加丹参、川芎、红花;气阴欲脱,加独参汤、生脉散。
药物处方注意事项:
需在医生指导下才可煮食
入药部位
小檗科植物刺黑珠、毛叶小檗、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。
禁忌
①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②月经期间女性身体较虚弱,建议应该慎重。
③孕妇慎服,孕期不能用药,以免造成胎儿发育不良。
花语:善与恶
这种植物由于叶片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,所以不受农人们的喜爱。可是,它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果冻材料,还可以从根部提炼出色素制成黄色染料。因此算是一种利害共存的植物,花语即代表“善与恶”。受到这种花祝福的人,兼具善恶共存的性格,个性矛盾。谈恋爱的时候,这善恶并存的个性会更为突出,而显得阴晴不定,往往会把对方搞得一头雾水,不知如何是好。
植物故事
相传李时珍游历在陕北一带的时候沿路研究当地中草药之余,无偿的为当地乡亲治病。
消息传开后邻里的乡亲们都跑来看病,其中有一患者王伟,男,32岁,症见便血,不明原因消瘦,乏力,食欲减退3年,多处求医不治,现家徒四壁,老婆也跑了,与年迈母亲相依为命。
李时珍看后断其为肠中“积聚(肠癌)”,称其亦无办法。王伟听后十分沮丧,听闻李大夫是行遍大江南北的神医,医德又高,贫苦乡亲看病不用钱,
有时候还免费送给患者药材,这下自己肯定有救了,可现在,哎!王伟像霜打的茄子,一步一步的挪回了家。李时珍看见王伟这样,宽慰了两句,也没法子。
过了几日,乡亲们的病都看的差不多了,李时珍正打算继续他的征途,王伟又来了。今天,他显得挺有精神,像是生命有了依靠似的。“让我跟着你吧,李大夫,反正我的病也好不了了,就让我跟着你长长见识吧,放心吧,当我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会离开的。”接着,充满期待的看着李时珍,生怕他不同意。其实李时珍也只能让他失望,且不说这个先例开了之后无法收场,况且带着他很多事情都不方便。就连王伟的母亲也赞同此事,说是王伟整天一痴一呆的,没事就把自己一个人闷在屋里,让他出去走走也好,自己还能生活自理。李时珍走一步,他就跟一步,不管怎么说就是不依。李时珍没法也只能由他跟着。
陕西盛产三颗针,也就是拟变缘小檗,其苦,寒,能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李时珍不禁想到,王伟的病不就是湿热邪毒阻滞肠道气机,以致饮食不化,饥不欲食,血失统摄吗?且这三颗针形似针,中医比类取象,说不定对这顽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,何不用来试试呢。于是,王伟之后每天都喝上一副中药,汤中多加入败酱草、白花蛇舌草、黄柏等清热泻火燥湿之品。
说来奇怪,王伟的身体竟一天天好起来了。这一日,李时珍对王伟道:“王伟,我估计会在这个小镇呆上几日,我看你也挺想家的,你回去看看你母亲吧,她年纪大了,就你一个亲人了,你们再商量商量,要是你还愿意跟着我,可以再来这里找我,不过我希望你留在母亲身边。你志不在医!”后来,王伟没再回到李时珍身边。确实,他志不在医。
扫码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hongzhiyujina.com/hzyjfb/55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