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朝端五。准备那能过法?好像也没啥地方去。
屋里也冷冷清清,门外头不挂菖蒲艾叶,头颈上也没香囊朱索。额角头也不涂雄黄,矮凳脚也不撒雄黄。雄黄酒也不敢吃,怕吃了像白娘娘一样现原形。
只剩下粽子。不过,已经有人在朋友圈里抱怨了,说,粽子当早饭已经当了一个礼拜了。
我们小时候,端五弄堂里还是蛮闹猛的。
样样侪有,独缺一样。那就是“龙舟竞渡”。
“龙舟竞渡”各地都有。老底子上海也有。上海人叫伊“端阳竞渡”。
据说,老早的上海“端阳竞渡”一般分两种形式。
一种叫“竹快”。顾名思义,龙舟是用竹子扎起来的,上面张灯结彩,煞是好看。各个村子的人将“竹快”摇到湖心,丝竹班就弹奏起来,各只船上各村的高手还要对山歌,赛过现在卡拉OK大PK。闹猛得一塌糊涂。
另外一种叫“毛快”,也叫“摇快船”。相当于现在的“龙舟比赛”。
“竹快”、“毛快”,一文一武,倒也蛮扎劲的。
上海的“端阳竞渡”,绝对是一桩民间盛事。随便搜搜,就搜到很多对上海“端阳竞渡”的诗词来。
如杨光辅的《淞南乐府》:
“淞南好,重五闹龙舟。破浪快船夸技勇,凌风画舫斗歌喉。樯火照江楼。”
陈金浩的《松江衢歌》:
“龙潭五月聚龙舟,瓶酒随波没鸭头。不及闵行喧夜渡,烧灯荡桨唱吴讴。”
李林松的《申江竹枝词》:
“豢得神龙数十双,由来竞渡说申江。绿头鸭子黄封酒,几许豪情未敢降。”
龙湫旧隐的《上海竹枝词》:“为看龙舟兴自佳,山歌一曲听吴娃。闵行闹杀端阳节,竞渡何愁浊浪排。”
王霆的《松江竹枝词》云:“龙潭水戏竞龙舟,五色光华射碧流。黄歇庙前明月夜,火龙夭矫滚珠球。”
朱文炳的《海上竹枝词》:
“端阳竞渡兴难降,一带龙舟过浦江。扮得荡湖船可笑,橹声摇去尽成双。”
以上“端阳竞渡”还只是在乡下。松江白龙潭、嘉定汇龙潭、南汇大团以及周浦等地都有。闵行的竞渡已经在黄浦江里进行了,但毕竟还是上游。
事实上,外滩黄浦江及苏州河口,也进行过“端阳竞渡”。而且一度成为上海人过端五的固定节目。何以为证?沪剧《庵堂相会》里有一段有名的折子戏,就叫做“看龙船”。几乎所有知名沪剧演员侪唱过,足见其经典。
(歌词附于文后。歌词中极尽描摹,既波澜壮阔,又生动调皮。)
一直到年,上海外滩的“端阳竞渡”照常进行,尽管米价已经飞涨,金圆券已经乱印了。
那年的端五是6月11号。当月16号,市府规定,白粳每石不得超过一千万元。当月27号,市府再次严申,一律凭准购证籴米,每升价格不得超过十万法币。
另外,当年6月,上海滩灾难不断。5号,河南路弄10号硫磺仓库爆炸,死伤百余人;19号深夜,杨树浦大火,棚户焚毁百余间;22号,吴淞难民区火烧,烧忒草棚四五十间。30号,南市沪军营庙桥路(今苗江路)新铭里失火,烧毁石库门房一幢并殃及比邻,死十四人,包括两名婴儿。
不过,端五还是要过的。就像地震照办奥运一样。
美国《生活》记者乔治和杰克都用镜头记录下了那年上海外滩的端五盛况。
若蒙不弃,IOS手机可长按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hongzhiyujina.com/hzyjtz/94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