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阑尾”,人体一处器官,在现代汉语里,它也是没用、鸡肋的代名词。不对,冤枉鸡肋了,鸡肋还能做成沈阳鸡架“嗦啰”味儿,阑尾没用就算了,还发炎。现代社会,阑尾炎如此高发,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认识至少一个,医院的病友。阑尾容易发炎的根本原因,是它实在是退化得(如果是“退化”的话)太小太窄了,因此细菌等异物进入后,非常容易堵塞。它生长在哪?见下图,就在人体大肠和小肠的分界处。在百度图片搜“阑尾”,你会搜到好多血淋淋的被乱丢的手指头,那直白的感觉,就像生完孩子,扔掉胎盘。如此随意丢弃,这就是没用啊!阑尾哭哭。阑尾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残留,跟小拇指差不多,由盲肠退化而来。什么是盲肠?指的是大肠的起始段,食草动物通常拥有发达的盲肠,以更充分地消化植物纤维。它们发达的盲肠内,共生着许多消化纤维素所需的细菌。人类是杂食动物,盲肠的作用并不显著。当年,达尔文认为,在人类的祖先仍然以树叶为生的时候,盲肠或者说今天的阑尾很重要,但随着人类的进化,我们的食物变得更有营养,更易消化,比如今天的猴子会选择吃水果、坚果甚至动物,而不是嚼树叶。此时,盲肠变得微不足道,并逐渐退化为一小截阑尾。甚至有报道指出,如今出生的人类中,有约十万分之一天生没有阑尾。这难道真的是一种进化趋势?不是这样的,达尔文的“退化器官说”只是一种猜想,并没有考古证据或科学研究佐证。关于人类消化系统的演化,也很难留下比较直观的考古事实,我们入手的方向,不外乎研究古人类牙齿骨骼的变化,以及研究如今人科动物的消化系统。但是通过研究活跃于世的智人的阑尾,我们还是发现了很多。哪怕今天只“退化”成这么一小截,阑尾的作用也是存在的,它是有用的。阑尾的第一个作用是保护肠道益生菌。年,杜克大学医学院的WilliamParker,在《理论生物学》上发表了一篇文章。他表示,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阑尾,发现阑尾似乎有充当肠道益生菌庇护所的作用。维持肠道菌群的生态,对日常消化非常重要。如果使用抗生素,或者发烧,都有可能误杀一大片益生菌。这时候,就可能拉肚子。由于阑尾的位置是个死胡同,一些被抗生素杀得走投无路的益生菌可以在战争时期躲进来,等到人体杀菌结束,身体又恢复了和平,再回去工作。它们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肠道自然而然地恢复健康。甚至有切掉阑尾的同学现身说法,说自己割了后,好像更容易拉肚子。也许只是个例,但这些容易拉肚子的同学,可以尝试在日常饮食中适当补充益生菌。阑尾真的能保护肠道益生菌吗?这方面的实验还很少,人们无法找到相当数量的割除阑尾的大学生,并说服他们自愿接种一剂霍乱。至于实验室小鼠则没长阑尾。但是年,“阑尾庇护所说”有了佐证。JamesGrendell的一项研究证明,割掉阑尾的人感染艰难梭菌后的复发几率,比普通人高了4倍。艰难梭菌(因为培养起来很艰难,故名)会在肠道益生菌减少时更快繁殖。WilliamParker表示,达尔文在阑尾的问题上说错了,但这不怪他,当时细菌还没有被发现。阑尾的第二个作用是保护免疫系统。年,美国中西大学的HeatherSmith研究了种哺乳动物,发现许多互不相关的物种都有阑尾。阑尾作为哺乳动物的器官,已经存在了万年,在哺乳动物中至少已独立进化了32次,包括猩猩、考拉、鸭嘴兽、豪猪和海牛等。阑尾一定有重要的作用,不然不该被反复演化出来。人们发现,阑尾有高浓度的淋巴组织,能够产生淋巴细胞。淋巴细胞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,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,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。总之,是人体的士兵。阑尾对维持人体健康也许具有一定好处(还待进一步石锤),但阑尾一旦发炎,确有可能危及生命,所以一旦腹部右下方出现剧痛,怀疑犯了阑尾炎,一定要及时就医,遵从医生的嘱托,该割就割。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割了阑尾的人,他们都活得好好的。但这段缺失无用的器官,却总能引起我们的思索。阑尾的功能的被发现,就像一个久已蒙尘的遗珠终于被世人发觉。在年的今天,我们最为熟悉的人体,仍有如此多的秘密等待探索,这感觉真的很神奇。一个看似没用的东西,既然存在,总有它的意义。
资料来源: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hongzhiyujina.com/hzyjtz/9725.html